第262章 (闽)内乱忧于外患(2 / 3)

子王延翰,而不是他王延彬。所以王延彬就想着干脆自己也搞个自立为王得了,占着泉州搞独立,再加上当时他身边有一个“神僧”浩源,说在泉州出现了白鹿和紫芝,这都是天降福瑞啊,大吉大利,泉州要出现真命天子了(又是这一套大忽悠!)。但是王延彬还真的信了。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命所归,至于王审知的儿子王延翰那肯定就没有这个命了。不久王延彬自信心膨胀,开始组织了一个船队,想要直接向中央纳贡,然后希望中央能够把泉州节度使封给他。其实这就是王延彬和王审知的不同之处,这也是王审知的高明之处,王审知一生没有做皇帝,没有建国,因为他不爱那些小名声,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。他的观点就是,宁可开门做大国节度镇,也不愿意关起门来做小国皇帝,其实这个节度使和皇帝有什么区别呢,一点区别没有,不会说你原本是一个节度使,他做了皇帝之后,你的士兵战斗力提升,你的地盘扩大了,你的亩产增加了,没有,都没有,还和之前是一模一样的,所以王审知不愿意搞名义上的独立。他名义上还是跟着中央政权混的,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独立政权了。但是这个道理也不是每个人都懂,还是有大把大把的人争先恐后的想要称帝,这就是古时候的那种皇权至上思想,皇权是古代最神秘的一种东西,它神秘、高贵、至高无上。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经是被神化了的,所以很多人对于皇权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崇拜。扯远了,继续说王延彬请求要做节度使的事情,这件事传到了王审知的耳朵里,王审知觉得这孩子不行,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制住他,要是自己死了,自己的儿子能是这个家伙的对手吗?他的这个侄子的确是能力不凡,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。所以不论是王延彬这件事的性质,还是为了自己儿子的位置能够做的稳当,王延彬都必须要下台。不久王审知行动了,王延彬不是对手,他的那些小伙伴,包括“神僧”浩源,全部被杀,而王延彬本人因为是自家人,王审知并没有杀他,而是将它软禁了起来。这个时候,中原的后梁已经被李存勖灭了,王审知继续对后唐称臣,而岭南的刘言也开始称帝做皇帝了,之前曾经有人劝过王审知,让他也做皇帝,但是他没同意。闽国的政局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,后唐同光三年(公元94年)十一月,在位将近三十年的王审知病死在福州。

他死后他的长子王延翰继位。但是王延翰刚刚即位,在汀州就爆发了农民运动,一个叫陈本的家伙组织起来三万余人进攻汀州,王延翰刚刚上位就要面临这样的内乱局面。但是这一次起义没啥难度,都是一些乌合之众,仅仅两个月就给平定了,王延翰开始做他的闽王了。这个王延翰和他的父亲不一样,到时和他的堂兄弟王延彬有点类似,那就会嫌官帽子太小,或许是他们年轻,心中的意气和虚荣还没有完全看透,不久王延翰就开始筹备称王建国的事情,虽然不做公开的皇帝,但是在闽国国内他就是皇帝,而且称呼和百官设置都是一样一样的。随后大肆兴建宫殿,准备宫廷礼仪,全部仿照天子的礼仪,虽然他自称是大闽国王,但是实际上他在闽国内就是皇帝,五代时期的很多藩镇都是这样,对外称王,对内称帝。做了国王之后,王延翰开始享受他的皇帝生活了,他把他的弟弟王延钧放到了泉州做刺史,因为他很讨厌这个弟弟,王延翰平时干点强抢民女的勾当,王延钧说他两句,还有王延翰整天沉醉在胭脂堆里,王延钧也提醒他两句,这让王延翰很生气,于是就所幸来个眼不见心不烦,这才把王延钧调到了泉州。但是到了泉州的王延钧还是一直上书,希望王延翰能够节制,能够好好治理国家,毕竟闽国国小,要小心谨慎地守好家业。可是王延翰根本不听,而王延钧一封封的奏疏也让王延翰十分生气,他们兄弟间的感情至此破裂。在福州边上的建州有一个叫做王延禀的,他是王审知的养子,能力很强,福州的王延翰让王延禀给他找几个美女送过来,王延禀不想干这活,就回了一封信劝王延翰注意身体,好好治理国家之类的,至于找美女这事,还是算了吧。这让王延翰很生气,于是心里就开始谋算着什么时候把自己的这个两个弟弟干掉。但是他动手又晚了,还没等他出手,王延钧和王延禀带着大军开始围攻福州城,闽国又乱了。最先进入福州城的是王延禀,毕竟他就在福州的边上,距离最近,他击败了福州城内的守军,,随后派人搭梯子,爬上了城墙,成功进入城内,在床底下找到了王延翰,随后就把王延翰杀了。至于借口,就是王延翰和他的妻子联合起来毒杀王审知,就是用这个借口干掉了王延翰,说他弑父夺位,罪该万死。杀死了王延翰,王延禀知道自己的身份,不过是个养子,也不敢想能够做闽国国王,于是就等着王延钧到了这里,支持王延钧做了国王。按理说王延禀打下了福州城,然后让给了王延钧,王延钧应该十分感激,但是王延钧对于王延禀只有防备和忌惮,这还是因为一句话。在王延禀要返回建州的时候,在送别的时候,王延禀曾经对王延钧说道:“好好守住咱爹的基业,别让我这个做哥哥的再次过来福州。”这句话或许在王延禀来说就是一句玩笑话,顺便给王延钧提个醒,让他好好治理国家,但是这句话从根本上来说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