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(2 / 2)

报给谢况,除了牵扯到谢冰本人的事,比如裴贺和另外四个人的存在。

谢宜瑶道:“算不上大功,我只是动动嘴皮子功夫,具体的决定还是七叔做的,功劳不在我身上。”

谢况摇摇头,道:“你之前就说过北燕可能会攻打义阳,朕起初还不信,没想到却成了真。”

“女儿才疏学浅,对军事更是一窍不通,瞎猫撞到死耗子罢了。父皇英明神武,思考得肯定比女儿更多也更全面,只是燕人这次实在是不走寻常路。”

对于政事,谢宜瑶还是不敢在谢况面前妄加论断,免得被他察觉出自己有异心。在皇帝眼里,她可以贪慕权势,但不可以主动干涉国家大事。所以在南北战争的话题上,谢宜瑶没有多加评判,只是静静聆听。

谢况皱眉叹道:“是啊,当真棘手。据说北边朝堂主战派中,有不少旧朝的王公贵族,他们多半还想借助北燕之力……意图不轨啊!”

这个“据说”背后蕴含了别的意思,看来谢况确实是有在北边安排探子的,具体渗透得有多深,谢宜瑶就不得而知了。

谢况无心和谢宜瑶深谈此事,说完便拿起来手边的文书转移话题:“今天有朝臣上书,要朕严惩郭将军,你怎么看?不必顾忌,畅所欲言就是。”

谢宜瑶知道郭遐作为谢况的心腹,出身寒微却有从龙之功,自然会受到文武百官特别是士族们的排挤,或者说,是对皇帝的打压。

谢况当然不能放任自己的心腹落入弱势,至于郭遐该不该罚,其实并不重要,这些事情都要为了大局让步。

谢宜瑶有自己的盘算在,略加思考便道:“此次战役是父皇践祚以来和燕人打的第一场仗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虽说结果是好的,但若是郭将军不受到责难,难免要叫人觉得陛下赏罚不明,同时还可能让北燕那边看轻了我们。但郭将军毕竟有功……依女儿看,不如先撤了郭将军的职,避避风头,等之后时机成熟,再另赐新职。”

“很是,”谢况点了点头,“不过朕想,就不撤郭遐的职了。朕跟他是刎颈之交,不好寒了他的心,罚点俸禄就成。至于新职,朕自有安排。”

谢宜瑶道:“父皇圣明。”

“至于郢州刺史,也有人上表说可以让武昌太守程莫担任,这次他立了功。正好朕听说你在武昌呆了些时日,应该对这太守有点印象吧,怎么样,你觉得他能担此大任吗?”

“这……”谢宜瑶表现得有些为难,“仅凭几日的相处,女儿不敢断定程太守的为人。”

谢况顿时有些失望,对她扬了扬手:“罢了罢了,这些事朕还是跟朝臣们讨论吧。不谈这些了,你此次去襄阳,可有遇见故人吗?”

来了。

谢宜瑶飞速思考着,谢况不会无故发问的,她得好好答才行。

“我见到了徐阿姨,和她聊了些阿母的事情。”

谢宜瑶没有选择隐瞒,反而主动提到了袁盼,倒惹得谢况目光闪躲起来。

谢况恍恍惚惚说了两遍

“也好”,随后沉默了许久。

半晌,却是门外守着的内官打破了沉默,通报道:“陛下,吏部尚书求见。”

谢宜瑶今日的目的已经达成,于是起身欲走:“我就不打扰父皇了。”

谢况还欲挽留,却不知说什么好,最后说出口的却是:“你离宫前,去显阳殿拜见下贵嫔吧,还可见见你刚出生的三弟。”

谢宜瑶停在原地片刻,随后说道:“女儿明白了。”

陈年旧事(六) 咸宁二年就这样走向尾……

谢宜瑶步行至显阳殿外, 隐约听见里头的交谈声,便问守门的内官:“司贵嫔现在可是有客?”

这内官是个有眼力见的,见临淮公主驾到, 先是连忙唱喏, 又知道她和贵嫔的关系特殊, 不敢怠慢,直说:“是太子给贵嫔请安呢。公主殿下若有要事,小人这就进去通报一声。”